当前位置>首页>国学板块> 《大道归宗》序——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
 
《大道归宗》序——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
已有 1700 人浏览  发布时间:2024/4/19

 

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

    

——大道归宗序

    

《道德经》,春秋时期老子所著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纲挈领、核心内容,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体现。古今中外,研究和注释《道德经》的人难以计数,以养生学、哲学、政治、兵法、自然科学等角度,众说纷纭。如法家的韩非子是从政体哲学或者管理哲学这个角度来理解的;《孙子兵法》从军事角度来解读的;《吕氏春秋•不二》认为其以贵“柔”为核心;而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》从养生的角度来解读《道德经》。这些理解既有片面性,又有合理性。“道”是浑全之朴,众妙之门。从某一侧面来理解,把它当成某一局部的东西,是盲人摸象,显然是片面的。从另一方面看,“道”生成了万物,又内涵于万物之中。“道”在物中,物在“道”中,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,都通向了“道”,从这方面来理解,也有其合理的一面。《道德经》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八十一章。原文《德经》在前的密义应该是谓先修自身心意,后《道经》是谓以身心精进,在体悟道之所传。

    

对于《道德经》,我的学道修行心得是:其作者老子与同时期的释迦牟尼一样,都是大彻大悟的圣人、大成就者。也就是说《道德经》是老子在开悟得道以后所著,是老子证得无碍真理、无分别心、无二元对立时的心性自然流露。与《金刚经》一样,都是了义、究竟的经典。老子主张天人合一,无为无不为;而佛讲不二法门,二谛圆融。中国人比较传统、朴素、讲究实用,而印度人浪漫、唯美、富有思辨性。因此同样是经典,语言文字风格不同,但本质一致,殊途同归。中国古人言简意赅,也体现在《黄帝内经》和《易经》上。如《易经•系辞》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其中的所谓“道”、“器”,就是佛教中所讲的胜义谛和世俗谛,是事物的本体与功用,二者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。但是在我们学道修行的过程中,为了能更快地把握道体、证悟空性,还是要先把二谛分开。关于二谛,慈城罗珠堪布在《慧灯之光》中开示得比较圆满了。

    

要想完美、了义地解读、体悟《道德经》,就必须和圣人老子一样证得开悟,进入无我的境界。从逻辑推理、比量思维上并不能完全通晓,只能通过学道修行来亲证亲为。从古到今涌现了相当数量的开悟见道的善知识,而真正开悟证道的成就者无不是大菩提心的化身。因此他们在道成以后并没有立刻融入法界,而是回归世俗社会树正法幢。把他们证得的真理以及得到真理的方法,用众生熟悉、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,让更多的众生证悟无我心性,找到回家的路,回归自然回归大道。如道家的魏伯阳、吕岩、张伯端;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、法王如意宝、索达吉堪布;禅宗的六祖慧能、马祖道一、铃木大拙等等。

    

本书的作者道朴子和前面这些大德一样,是开悟见道之人。其精通医、易、道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、弘扬者。道朴子二十岁毕业于中医院校,行医至今已二十多年。其因医入易,因易入道,直溯本源,通过修行开悟,对佛道经典已无疑惑。他平时行医布道从《道德经》入手,带领人们走出医疗误区,建立新的健康理念,正确了解人体身心健康的标准,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追求身体和精神上的最终解脱。我与道朴子相识多年,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医、易、道上的疑问,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。《大道归宗》是他修行多年来的瓜熟蒂落,也是他泽布苍生的爱心呈现。在今天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圣人老子的“道”清晰地呈现在众生面前,让有缘的众生、有根基的众生拥有它、证悟它、回归它。我们每个人今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学道修行,让我们自我的心性圆满回归一切万物的无我本性中去。对此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诠释的:“《道德经》开篇,直接指出了天地万物是由一个称作道的母体化生出来的。第一章已经说了,道的本体是无记忆、无思想的存在,那么要与道相合,就要抛开一切后天人为的观念,在佛家叫做放下或空,道家称虚无,就是要进入无思想、无观念的先天状态。道家佛家的观念中,一切万有的存在,都是道产生的,本质上随道的演化而生生死死,来来去去,其本身是无意义、无主宰的,也没有任何思想存在;只是道能量在演化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外像罢了。”

    

我一个未开悟的凡夫,给一位证道者写的书作序,对我来讲是一个考验,也是一个学习、修行的机会。我有点诚惶诚恐,希望是一得之见、抛砖引玉。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抱一斋主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乙未年孟夏

 

 

 

上一条: 《大道归宗》(解析《道德经》中的修行法脉)第七章   下一条: 《大道归宗》(解析《道德经》中的修行法脉)第三章
留言评论
 

相关搜索:龙口王超易学中医网  
地址: 龙口市黄城中心街北侧龙鼎广场A座101号王超养生会所  电话: 13287459698 后台登陆
版权所有: 王超易学中医网   Copyright (C) 2010-2024 lkwangchao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:亿商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