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>首页>国学板块> 《大道归宗》(解析《道德经》中的修行法脉
 
《大道归宗》(解析《道德经》中的修行法脉)第十七章
已有 1988 人浏览  发布时间:2024/4/20

第十七章

  

太上,下知有之;其次,亲之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

  

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  

犹兮其贵言。

  

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我自然。

  

 

  

太上,即是指最古老最上乘的道法传承。上古的道法,没有知识的人容易拥有它。因为上古的人心地淳朴,天真无邪,所以不需要像后来的人那样的方式传法;其次靠学习得来的会亲近它并赞誉它;再下一层的会敬畏它;而对于无法理解它的人会嘲笑辱骂它。

  

人与道本为一体,人也是道的一部分,所以在无知无欲的状态下,很容易与道融为一体而自己并不知道。上古的时候人们天真无邪,天真就是天然本真的自然生命,无邪就是没有后天邪气的染污。

  

这时生命便没有自我私欲,自我执着。这样的生存状态,只有一个天然的灵知灵觉在感知天地万物,先天灵光与天地基本融合,不需要什么师传或教化就能入道。

  

《西游记》中,唐僧师徒去如来佛祖处取经。佛祖首先给的就是无字真经,这个经是“太上,下知有之”的另一诠释。因为唐僧师徒心性已经在后天染污过多,无法看懂,也不明其中真意,无奈佛祖又给了有字的经书。道家也经常在传道时说:道不落文字。用语言文字描述的道法已经是等而下之了。

  

在此给大家讲一个外地打工者对我讲过的故事。他说,他们村边有一个湾,湾里的蛤蟆是不会叫的,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是几百年前村里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神仙。这个神仙名字叫周杵,之所以叫这名字,这个周杵本是一家姓周的孩子,从小不会说话也不做事,个子不高有点矮胖,像用来舂米的杵头,所以就叫周杵。

  

这个周杵从小不会说话也不做什么,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也不胡作非为,全村人只当他是个傻子或痴呆。这孩子长到十三四岁时,突然开口给他父母各叫了一声爸爸、妈妈,然后不到一个月,他的父母就双双亡故了。此后这孩子就成了一个孤儿,但却表现出异于常人的一些特殊能力。夏天的晚上,全村的人都在湾边乘凉,湾里的蛤蟆叫个不停,周杵就对着湾说:吵什么,太烦人啦!然后向湾里扔块石子,湾里的蛤蟆从此就再也不叫了。这孩子力大无穷,而且跑起来像飞一样,静下来又显得呆呆愣愣的。他在村里长到十五六岁离开村子不知去了哪里。打工的人对我说他父母没有福份,所以只给神仙儿子叫了一声爸爸妈妈就消受不起死了。在我理解,这孩子其实是成道后已经看到他的父母将不久于人世,在他们故去前叫一声打个招呼以做告别。

  

我在网上也曾经看过道家修行者田诚阳道长写的一篇博客:他小时候在乡下,躺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乘凉时,出现天人感应而感觉自己的身体突然消失不见,与虚空融为一体。

  

我童年的那时候,经济条件特别差,没有零食,没有玩具,没有幼儿园,更没有电视、电脑可看,脑子里一片空白,大人也很少有时间和孩子说话。大部分时间,孩子就是一个人发呆。我从小善良而软弱,不小心会给小伙伴欺负,所以一个人发呆的时间就更多。我那时候总是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炕上,望着灰蒙蒙的天花板发呆,发完呆不知不觉就睡去;醒来仍然呆望。看着大人在下面忙忙碌碌,在自己安静的内心里,感觉他们的表情好夸张、好恐怖,完全不是一种自然的表情,而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内心的情绪而使面部有些走形;发出来的声音也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绪。有时候我会想:他们为什么不再和我一样这样安静地坐在这里?偶尔有时候,我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消失,瞬间与虚空融合。也有时会在睡梦方醒之际,感觉自己是飘在宇宙半空的某个位置,一醒之时突然身心重归于现实之景,如李白所言:唯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。这种漫长而孤独的童年一直持续到我上小学。

  

看过田诚阳道长的博客,加之我后来悟道修行,我慢慢感觉如果上古的时候,所有的孩子自幼都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,再加上某些孩子有特别的先天资质和机遇,会有好多不通过学习就入道的可能性。即使不在此环境下顿超直入而成为神仙,有此基础以后,修行也会速度极快的。上面讲的周杵,估计就是这种特例之一。而田诚阳道长幼年出现的天人一体的感应,以及我童年无欲呆望,在半睡半醒之间出现的虚无感,都是“太上,下知有之”的明证。

  

现代随着西方科学的推广,物质生活的丰富,孩子从没出生前的胎教,到幼儿时的幼教,再到学龄前教育,再有各式吃不完的零食,玩不过来的玩具和看不完的电视节目,只怕再也没有可发呆发傻的时间了。其实孩子的大脑,在十几岁前一直是发育阶段;在学龄前,睡眠时还会出现先天胎息,和类似在母腹中的混沌状态。这些状态对孩子正常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,西方思维和教育这些拔苗助长、急功近利的方式,已经将这些可怜的生命的灵性扼杀在摇篮里了。

  

看了老子在书中这样说:太上,下知有之。难不成老子也是在无知混沌的状态下天人合一开悟的吧!

  

有了少年时代混沌时对道的感悟,加之后来的修行,我在行医之时,每每看到大人逗弄孩子,打扰孩子发呆,让孩子大笑、躁动不安或做出各种表情,我感觉孩子的灵性已经受到了损伤,经常劝家长不要这样,更不要让孩子提前学什么英语、算术之类,这种完全背道而驰的教育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呢?

  

已失去对先天灵性最佳的培养时期,靠后天学习的“亲之。誉之”是不易入道的,而那些烧香求神的只能算是“畏之”了。如在世间沉迷日久,为世间幻象迷惑,灵性完全消失,一讲道法根本无法理解就会“辱之”了。

  

以老子成道后心胸之旷达,神志之稚纯,对此只会感觉平淡而寻常。但他这样说又感觉读者可能会不理解,所以他好像一个孩子,把一只苹果藏在背后问: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?难道你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么,难道这不足以让你们相信么?此时的老子,肯定自感好玩之极而又有点无可奈何。

  

老子有心讲出自己的故事和修行经历,感觉太漫长,而且即使讲了也不一定有助于别人开悟,更何况道本不落文字。世人认指为月,若无缘法,依老子之大成境界,也不敢贸然留著五千言。所以他说“犹兮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:我自然”犹豫叹息却不能讲太多,我在下知有之的状态下修行成功,人们却说我本来就是这样的。

  

老子的这种心态,与上面故事里村里人对周杵的描述一样,都说周杵生而为神仙,却不知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自行开悟修炼而得来的。

  

前不久,有一开幼儿园的朋友问我,应该怎样教育幼儿,怎样让他们懂道理,懂国学。我说你最好能拿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望着天空发呆。乾为天,天空中有无尽的阳性能量,望着天空心胸会变得宽广,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,而且还能补充体内的阳能。乾在易经八卦中也代表头和大脑,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开智的方法。如果可以让孩子们各自呆望不互相吵闹,或许还有意外收获。

上一条:   下一条: 《大道归宗》(解析《道德经》中的修行法脉)第十六章
留言评论
 

相关搜索:龙口王超易学中医网  
地址: 龙口市黄城中心街北侧龙鼎广场A座101号王超养生会所  电话: 13287459698 后台登陆
版权所有: 王超易学中医网   Copyright (C) 2010-2024 lkwangchao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:亿商网络